三山庵也是八大处之一,其实好像没说是尼姑庵,但是剧情需要就直接安排了。
三山庵的百度资料如下:
三山庵是八大处的第三处寺院,创建于金天德三年,距今九百余年。
[1]山门面朝东北,是一座布局精巧、构筑工美的四合院落。
山门殿为三开间,左右各开角门一扇;正殿五楹并配有耳房两间;两配殿门户相对分列于正殿两厢。
山门殿悬额“三山菴”;垂联“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正殿悬额“是大世界”,联题:“慈目静心法相;和风甘雨祥云”。
此院额联皆为今人手笔。
东配殿外有一敞轩与其后门相联。
两方横匾分悬于内外两额。
内额题“建阳半幅精舍”;外额题:“翠微入画”。
原匾皆为乾隆第六子永瑢题书。
轩柱有联曰:“远水近山澄雾色;清风明月净禅心。
”。
这里,地势豁朗,视野开阔,临轩远眺,玉泉山塔,昆明湖水,紫禁城楼皆可尽收眼底;“春山杏林”、“虎峰觅翠”、“深秋红叶”、“层峦晴雪”等四时景致不时扑面而来。
人在三山庵,胸襟顿觉开阔,感慨何止万千。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皆为三山庵诗情画境所倾倒而留下不可胜数的诗文画卷。
有明代的《观流图》、《观泉图》和《观月图》;清代的《灵光指径》、《香界重游》和《乾隆松石流泉闲坐图》。
文墨者如此,佛门中的高僧大德对三山庵更是情有独钟。
最著名者当数深得乾隆皇帝尊宠,得赐紫袈娑,得封“阐教禅师”尊号的贤首宗高僧达天通理禅师。
他曾隐居在此注疏《法华经》和《楞严指掌疏》。
清嘉庆十九年夏,大钟寺住持海峰源亮法师亦曾在三山庵居住疗养并同著名禅师崇理杲鉴一起共倡重修八大处证果禅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